2015年1月9日

《心活誌》2015年1月稿:遊走大城市間的背包客

背包 / 大城市,好像格格不入;所謂背包客,也只是遊客的一種。一直想寫背包客如何看backpacking in big cities,這一篇沒有深究,只寫了幾個在德國發生的小故事。刊於《心活誌》第三期 2015年1月。

即使是金融中心,旋轉木馬始終是聖誕市集不能缺少的東西


 遊走大城市間的背包客

在大城市間流動,找出這個大城市跟那個大城市的異同,是我一直感到興趣的。記得那些年歐遊時,旅遊書上寫「法蘭克福沒有特別值得遊覽的景點,那裡的人比較冷靜傲慢,商務旅客多,背包客通常只是出入機場」,讀到這裡,初到貴境的我固然會多加留意。

那年夏天一個傍晚,天色灰暗,還下起細雨,我揹著大背囊,在法蘭克福某地鐵站月台上一邊拿著地圖,一邊抬頭望列車顯示牌,怪怪的,同一個月台會有兩條不同路線的列車停站,乘客要先弄清下班列車是哪條線才上車的。狐疑之際,有位穿著整齊西裝的男士就上前問我的去向了。

另一晚,行經商業大廈群中的一個廣場,廣場上有賣德國地道食品的熟食檔和露天檯櫈,還有西裝筆挺的人。作為遊客,到德國吃咸豬手喝啤酒是常識吧。坐下,點菜!背包客夾在衣著保守的銀行人中間,他們竟主動問好,畫面雖有點違和,遊客心裡卻很融和,算是另一番的都市體會。

去年聖誕前夕再到法蘭克福,舊城區一帶正進行復修工程,但沒有影響聖誕市集的人潮。由傳統德式半木屋包圍的舊城區,經過掛滿「情人鎖」的Eiserner Steg鐵橋,走到寧靜的美茵河對岸,是欣賞這個城市的速食方法。

古蹟,歐洲多的是,法蘭克福談不上是歷史名城,卻擁有不會給小鄉鎮比下去的真誠友善。生活在香港,有時也忘了要多一點笑容和主動,讓遊客除了放假充電外,還替正能量充值。

復修工程下的法蘭克福舊城廣場和聖誕市集

橫跨美茵河兩岸的Eiserner Steg鐵橋

2015年1月2日

殘不能勝正


因為有個小專欄,於是重新寫過「自我介紹」一欄:熱愛旅遊、音樂和繁體字

心感流著的是源遠流長的華廈血脈,承傳著不多不少最傳統的中國價值,也正正是我那個讀書年代所學習的中國語文、中國歷史和文化,那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所盛載的價值。在文化範疇各個細碎的領域中,漢字特別令我感到興趣。漢字的美感、故事性和艱澀的筆順、筆劃、部首和奇怪的異體變奏,通通都是華人對自身文化背景認知的一大試煉。有人說簡體字的出現可以令識字比率增加,因為減少了筆劃,寫字的效率亦提高,這個我不反對,但是時候想想這種簡化了的中文字,是否會把中國文化中重要的部分也給簡化掉?我不是極力反對使用簡體字,但如果好像大部分港人一樣,必須要懂/用正體字的同時,也大概認識一下簡體的寫法,也是提高中國內地人的自身文化水平的途徑之一。

順個便,提一下「中文字體」,原來也有很多故事,早前搜了兩個網址,分享一下!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ovefonts
http://www.justwrite.tw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