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喜歡旅行,所以:
寫遊記
影相
當了ITA 國際漫遊協會的執委
讀歷史、看文化、研究建築
也多了看書和blog。
上個月某個星期一到了沙田商務打書釘,本打算找王貽興的《關於旅行》,找不著(也許不是什麼失望),卻讀了幾本有興趣的書《中東現場》、《行過烽火大地》和《帶一本書到巴黎》,沒有特價,所以一本也沒有買。周末到了旺角田園,沒有《帶一本書到巴黎》,於是用七十多元就把《行過烽火大地》帶走了。
我真是孤陋寡聞,挑了兩個章節先看,星期日見到ITA的「史怪」Barry Ku, 就跟他說「你有冇睇過張翠容呀?? 好好睇,好值得推介」「初時我以為她係台灣記者,原來她係來自香港,所以當你睇她的文章時,會睇得好快!」「唔似睇緊採訪手記,有些篇章似adventures, 有些似thriller, 好有追看性,當然有好多近代歷史,好值得睇呀!」Barry Ku 聽來,淡然的回應,原來她有時會現「聲」於大氣,亦有寫專欄。啊 .... 原來只是我孤陋寡聞。不過Barry沒有說他有否看過她的書,那還好,如果他再問我書中的內容,我就會啞掉嘴巴了,所謂獻醜不如藏拙,我還是繼續聽Barry 講對外幣的睇法。
一個月來,只看了書的大半 (其實相比其他書,已經很快了),昨晚來回元朗的路上,開了一個新章節《阿富汗》。因為興趣的理由,先讀了《藏族》再看《巴爾幹》和《柬埔寨》,書中的張翠容給我印象是硬朗和有點慣世不平的:重走小活佛的逃亡路線、來回意大利與阿爾巴尼亞之間的船上到訪問柬埔寨零度歲月的華人,我看的次序和她感性一面的方向竟然不謀而合的增加。到了看書中的第二節《阿富汗》時,她的激憤,對記者一職的迷失,令讀者反思又反思。我不知道一些常常看書,或者從事新聞的工作人士會否抱同一個態度,還是覺得她寫得有點目的? 我不知道。
做這一代認真的讀者真的不易,你好想去相信,但真相是否為伴呢? 事情不可以只看一面,好像書中的立場一樣。我,一樣會想想作者張翠容的出發點,為了賣書? 還是為了真相? 是作者寫得太好所以才扣人心弦? 看到這裡,我反而有點迷失。
如果想到書局打打書釘,推介先看《阿富汗》一章,完整地道出整本書的思想。(為何此篇章不放到最後呢? 我覺得放到最後是好好的一個小結。)
張翠容的著作另有《行過烽火大地》後三年的《大地旅人》和06年的《中東現場》,我下一部看的會是《中東現場》,一直對猶太人和中東的以巴問題好有興趣。
張的blog 《真實筆記》http://chuiyung.blogspirit.com/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