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個星期都係睇三級片 .... 所以明天會係《骨肉同謀》,遲一點再睇《心魔》... 哈哈哈!
《飢渴誘罪》:由最初的《愛的肢解》《八月照相館》《生死諜變》開始,對韓片就有很好的印象,那種近乎變態的「置之死地而後生」的反省,是電影語言中最令我感到折服的地方,於是我愛看電影。《飢》片也一樣,不過我愛其宗教的題旨,多於吸血疆屍的外衣。疆屍片就如一種限制多多的遊戲,來自西方的吸血疆屍片都沒有找到新方向,發展到東方人拍,萬變不離其宗;所以,我選擇愛朴導演寫的宗教意味,可以在疆屍身上再多點發揮。電影節奏奇怪,去到男女主角都變成吸血疆屍時,才覺得返回正軌。此片不算成功,我覺得朴導演是一心想拍一部疆屍片而已。
《親切的金子》:對!我時序是完全翻轉了,我還未看《原罪犯》和《復仇》的。此片,好看啊!很荒誕的表達方式,現在看來,我以為自己正在看Lady Gaga新MV,題旨比《飢渴誘罪》瓣數好似少一點,所以也能在2小時的框架裡有較好的發揮。獄中金子的所為,屬意料之內;意外的,也是金子「意外」找到復仇對象的手機。究竟復仇用的手段可以有幾狠毒?復仇後又是否心如白雪、如澄鏡? 所謂的「贖罪」到底又是什麼意義??
由頭帶到尾的李英愛,也很好戲,估不到她處理荒誕與正劇,在演出的節奏都能準繩拿捏,其實不用花紙 (服飾和化妝),她也能演出層次。
《一樹梨花壓海棠 Lolita, Stanley Kubrick》:不知算不算三級片,因為這個版本是1962年的,足有48年,當時應沒有三級制!意識之大膽,實令當時的人咋舌。這,也是我敬仰Kubrick的原因。他什麼題材都能駕馭,低產量,但每部也是經典。這部《Lolita》,處理頗近原著 (註:我沒有看過原著,但看了該書的闡釋及plot summary) ,黑色幽默的節奏,慢慢將劇情推向悲局。時代不同,處理曖昧場面更為含蓄,這也可能是Kubrick的一大考慮。到了1997年的版本,Humbert那種絕望和暴烈,Lo那種小妖精的嫵媚,更是將Kubrick版本中的情緒進一步提升。我很少看黑白片,但此部長達2個半小時的電影卻沒有悶場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