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31日

大東山秋芒

秋天天氣好的日子原來不算多,好似我們上大東山當日,都不是萬里無雲;到了爛頭營,我們猶如騰雲駕霧呢!

今次郊遊目的是到大東山影芒草,一見芒草,就知秋至,十月中至十二月,大東山上遍野秋芒,隨送爽的秋風擺動揮手,高低有致,心矌神怡。中午由東涌巴士站出發,乘3M在伯公坳下車 (過了站,最後到了貝澳,要搭車回伯公坳)。伯公坳一邊上大東山,一邊上鳳凰山,注意上山時的指示牌即可。
由伯公坳出發,頭一段都是石級,上呀上,回望另一邊給雲霧罩頂的就是鳳凰山了
到了爛頭營,雲霧飄至
我們走上其中一營舍的屋頂,一點頭,我也驚訝地說「好靚呀!」,是一山的芒草。芒草顏色實際是偏灰,以日光白平衡模式拍出來,就是不夠味道,你可以試試調到陰天,又或者如我,先忠實地紀錄,再回家後製。以下就是其中一張加了味精的秋芒照,下一篇將會講「秋色是怎樣煉成的」,再詳談。

相較後方的營舍給雲霧籠罩,用RAW拍的話,可以比較容易靠後製技術,重現若隱若現的朦朧感覺
山上的營舍有約十幾座,疏疏落落地分佈山上,比較遠的幾座,我都沒有走過去。
回程,有三條路可選:
1) 沿路折返伯公坳
2) 黃龍坑郊遊徑落東涌
3) 沿鳳凰徑落南山,接嶼南道至梅窩

第(1)時間較短,又不想走回頭路,有時間,但又未至於可以行(3),所以選(2)。落差很大,個幾鐘不停落石級 ... 如果由此路上大東山,都幾痛苦!不建議以(2)上山!

落落落 ... 稍事休息,抬頭,再zoom,幾片紅葉是也
終於走完黃龍坑 ... 見此一景!有點尼泊爾行山feel~~

2012年10月29日

辰已 (台譯:昭和感官物語,TATSUMI)

(尚有十天左右我就要轉新工,預知不了的將來,唯有現在盡量寫多一點。)

辰已 (台譯:昭和感官物語,TATSUMI)

它是一套令我想再三回味的戲,的確,影片完結後,我再逐個DVD chapter 看一兩分鐘,理順一下思路。影片是以日本劇畫家辰已嘉裕的自傳為主軸,再穿插五個來自辰已不同時期的「劇畫」作品而成;我到了第三個單元開始,才洞察這個脈絡,所以我翻看的目的,主要是想清楚辰已先生的生平。

辰已嘉裕的生平說不上傳奇,然而在片中挑選出來的五個單元,卻充滿黑暗詭奇。他筆下戰後的日本,經濟復興,人心沉淪,一幕幕揭示人性醜惡、社會悲歌和命運作弄的故事,四個字形容「耐人尋味」!

五個單元的大綱不詳細寫了,大略寫幾句我的觀後感,五個單元名稱分別為:
地獄:訴說著一個廣島原爆那一剎,人性扭曲了的故事。故事開始時,把結束二次大戰的原爆拿來做故事背景,我最初不是太投入的 (因為我討厭日本人以戰爭受害者自居的立場),然而當故事推進,慢慢被這個短篇的張力吸引住。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單元。
寵猴:一個被社會遺棄的人和一隻被人遺棄的猴子的悲劇;一個男人,一隻原被寵的猴子,命運像綁在一起,究竟是人吃人,還是社會吃人? 影像給我的震撼,比港版電影海報那個叫春模樣來得深刻!
大丈夫:一個步入暮年的男人,什麼也沒有,連男人尊嚴的底線都給褫奪。
使用中:一個本來是柳暗花明的故事,就在故事完結前數十秒給打破;故事的主人翁仍敵不過命運。
再見:另一個人性扭曲的故事,也是一個戰後日本的獨特風情畫。要是以《地獄》做「扭曲了的人性」做開場單元的話,《再見》就是一個甚有深度及意象的收結。《再見》中的妓女麻理子,性格應該是較我想像複雜的,看她當初跟美軍Joe相處時,她似早已表露不太認真,她,不是認真的,但她視Joe為出路吧。當她唯一的出路,唯一的希望都成泡影後,把心一橫,要跟所有男人來個決斷!

有興趣讀一點大綱的話,可到其他有心blogger的分享中找到。

喜歡電影的暗黑筆觸,喜歡看到日本漫畫的多元。影片中該五個單元都是辰已先生的經典作品,由原本的黑白漫畫加工後製至動畫形式,看慣美輪美奐的荷李活3D製作一定有種反樸懷舊之感,又或者 ... 不喜歡!個人覺得相當原汁原味,特別套用在這種暗黑的題材,視覺效果突出。

電影主軸及單元故事的背景都是戰後的日本,橫跨百廢初興的50年代到經濟起飛的70年代,但要揭示的都是人性的黑間面,有居安思危和警世作用,與中國大陸官媒常吹噓報導的好人好事,可謂大相逕庭。


台版的海報更「黃」,但電影主調是「黑」啊!香港列三級,我覺得是因為電影要表達的實在扭曲,不是色情。想看變態色情? 不是這檔啊。

2012年10月26日

由Taylor Swift講起 ...

大概半年多前,在圖書館借了Taylor Swift的Speak Now大碟之後,我就有點像年青時候,瘋狂的沉迷了。我知她在美國已紅了好幾年,暫時口碑最好的大碟都已是四年前的Fearless,但就是沒有衝動去接觸。網路世界的發達令到很多原本被動的接收者,變成主導;即是說,以前樂迷聽眾慣性會聽收音機看電視,於是這類媒體的音樂節目就成了唱片公司宣傳新歌的渠道,同一時間亦是樂迷接收新資訊的主要門路。以前樂迷最常去的地方一定是唱片舖和二手唱片店,逛一轉HMV和Tower Records可以是半個下午的消閒節目,在店內的宣傳品和「Now Playing」都是接觸音樂的途徑。十分懷念當時的情懷啊!到了21世紀,想聽音樂是件非常容易的事,但需要聽眾本身「主動」接觸,例如主動上YouTube、主動download等。有時,我就是那麼被動了。

到圖書館借CD,其實是一種非常old shool的行為, 難得是圖書館裡竟然有些新生代的歌手唱片,例如Lady Gaga, Bruno Mars, Taylor Swift,如是者,我就聽了一批我平時少聽的大熱歌手了。

說回Taylor Swift,今年3月獨遊泰北時,最得我心的就是Taylor的Sparks Fly,一路上播,就如讚美路上的人一樣 (很神啊...)!回來時候,到圖書館網站預約了Fearless。很少女的一張唱片,很高的流行元素!我不是一聽就喜歡,老實講,Taylor和我有10年的年齡斷層,叫我聽什麼White Horse (白馬... 白馬王子?!)、Love Story (歌詞有什麼Romeo & Juliet ... Oh my ...),有點消化不來。

兩隻非常成功的唱片之後,今年10月會推出第四張唱片RED。出道六年,又是一個關口了。近來看她做現場宣傳,一身「不太少女」的身裝,配上點題勁RED的口紅,唱You Belong With Me,漸漸有點格格不入;少女要上路,又是這個位置了。來自新專輯的幾首單曲 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I Knew You Are Trouble,愈走愈pop (台灣朋友叫「芭樂」啊 :p),心裡還是痕癢的,to buy or not to buy?!



有個個人的習慣,不知樂迷朋友有沒有同感,同一個歌手,我只買三張唱片。我的理論是,最有代表性的,都不過三張唱片,通常還要是頭三張,其後的一般都只會重覆自己,或是轉了風格。我的例子有張惠妹、周杰倫、The Cranberries、Blur ... ...

放工逛一下唱片店再決定吧!

祝周末愉快!分享一下Taylor早一陣子在Las Vegas的宣傳演出。

2012年10月25日

杯 (Cups)

沒有周柏豪的傷春悲秋,只是這十年快要結束,看著圍著我的東西,回憶每件的一小段故事。

最初在公司的一兩年,我沒有一個比較像樣的水杯,只是用水樽,夠方便吧。後來找來一隻小小的有耳杯,就是右邊的一隻。它是我小學時候,一位女同學送我的禮物。杯上的印刷很有日本小學風,小巧可愛。有次老闆外遊回來,說路上見到有隻杯很襯我,說我的太細了吧。最後她雖然沒有買,但我發覺原來她有留意我的水杯。


到了2005年,我打算辭工去遠遊,就買了一個有蓋膠水杯,就是相中左邊的那個。很實用的尺碼:一條小面巾、一支小牙膏、一支牙刷,全放到杯內;此杯,亦是漱口杯。兩個月的遠遊回來了,又回到原來的公司,繼續我的工作崗位,而這個有蓋膠水杯也一同陪我回公司。初時,它還帶有那條毛巾的味道的!一直到現在,七年了。

2012年10月18日

香水:一個殺人者的故事 (Perfume: A Story of a Murderer)

香水:一個「成魔與著魔」的超凡故事


  • 電影有點艱深,看罷後還得讀一兩篇人家的觀後感。
  • 不需用腦去理解,單看畫面,就覺得影像把虛幻的氣味拍得凌厲誘人。
  • 不知道片長有多少,但看到了個半小時左右,我就抱頭小睡了,是我太累而已,畢竟已是凌晨一點了。洗個澡,吃點小食,半夜兩點多繼續下半場,原來是部近150分鐘的作品。
  • 影片每格菲林都有意義及關聯性,足見編與導的匠心獨運,例如每個賣走男主角Baptiste的人都死於非命。
  • 影片中沒有什麼愛可言,但也不可用理性去看這部戲。
  • 電影開場,主角/兇手出場,死刑準備展開;鏡頭一轉,插敘了由他出生至送上刑場的故事主幹;戲肉還在後面,由人到神,觀眾心裡暗生狐疑 「這個是什麼樣的故事?」,然而,有這樣的問題,就正正能啟動觀影時的思考。
  • 主角是否殺人成了魔,我不完全否定。他本身沒有什麼宗教道德觀念,只是一心一意的追尋自己所天賦,証明自己的存在。
  • 此片跟《我兒子是惡魔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》好像各走極端,《香》片主角著魔般迷上女人香,對追尋存香方法充滿熱情,《我》片主角空洞也難測。各自成魔。
  • 上刑場時所發生的事,把我在凌晨三點多的精神狀態硬推上高峰,是什麼一回事? 要表現什麼? 到最後一幕,他隻身回到巴黎 --他的出生處,捨身成仁,是神嗎? 這樣的結局,久久不能平復,是因為他已經找到了顛倒眾生的香水配方,無慾無求? 還是什麼? 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?!
  • 原著小說作者「徐四金」是中國人?! 一個令我想了5秒鐘的問題。

2012年10月10日

這十年要結束了

心情其實很矛盾,說不上高興;我甚至還覺得,要為將來的工作,犧牲部分的自我和面對失敗。希望事情沒有我想得那麼惡劣。

對這裡充滿感情,這裡給我也很多。

多謝這十年來,一直當我是一家人的公司上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