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係忍唔住手,要搭兩咀 ...
電視廣播公司(TVB)作為華語廣播的翹楚,深知觀眾口味,雪藏《天與地》就是一個成功例子。打著「年度推薦劇」的旗號,落戶收視炮灰期,偏鋒的劇種,究竟誰在得益? 誰又成了輸家? 是誰策劃這場marketing遊戲?
首先,這家要向主要客戶 --落廣告的公司--交代的上市公司(HK00511)首重其節目收視率,至於如何穩住收視,對這家有44年歷史的公司來說,自有其一套方程式;而今次劇集《天與地》,亦證明TVB的眼光。我相信TVB在製作電視劇的流程中,由構思到出街,都要經過很多很多的框架及審查,而這方面在早前有報章與該劇監制戚其義都有提到。問題是,為什麼電視台高層當收到這個偏鋒的電視劇題材時,仍會投放這麼大的資源去製作呢? 需知道,要安排旗下藝人拍一部收視未必有保證的劇,是冒了極大的商業風險:首要考慮是藝人檔期 (即是藝人拍此劇的機會成本),還有是劇集播出後,對藝人有可能所受到的評擊及隨後的叫座力,其他金錢上的投資尚屬其次。
根據戚其義近期的一個訪問,負責節目資源分配的製作總監曾勵珍亦有幫手落實的,而且在創作過程中亦加了意見,例如劇中的時空交錯位的調度。其實曾勵珍在晉身為電視台高層之前,亦是一位監制,故能體會到監制對創意的執著和資源分配的矛盾。劇中所涉獵的題材的確是香港公仔箱少見的。不過,我現時只看到頭廿集,當中所涉及的選舉、議會、人性等的題材,有可能會與眾多該電視台製作的劇集一樣爛尾。話說回頭,我認為當初高層應該想表現出對創作的支持,並給予「金牌監制」自由度 (這也可穩定電視台的創作團隊的軍心),當然還有與其卡士也有莫大關係,而落實開拍的。
戚其義及編審周旭明憑本身對製作的要求,贏得合作過的演員的信賴,所以《天與地》中所參演的主要演員,亦是中港台三地叫好叫座的《金枝慾孽》的班底;如今,這班底大多已是獨當一面的演員,對自己的演出有一定要求,有的可能會面對演藝事業的瓶頸,或更直截了當的理由:「因為係阿戚開嘅戲」,所以都以檔期作注碼。
隨後的,都是要聽電視台的。這樣的題材,選在觀眾較少的時期如聖誕、新年時播出,實在是無可厚非,但為什麼要冰封兩年? 如果《天》劇在2010年出街的話,相信演員及幕後人員的失落情緒會較現時低;但是,我先前也提過,藝人有可能因為受到評擊而影響隨後的叫座力,那樣豈不是要對電視台的資產「撥備減值」?! 行不通!現時,劇中四個主要演員中,有兩位已離巢發展,即是就算《天與地》沒有好口碑,並產生負面影響的話,都是他們(及其經理人)的事,這樣就順理成章得多。
要完成這個遊戲,還有各方面的配合。電視台本身也肩負了「鬼」與「神」的重任:電視台把這個「金牌班底」電視劇放到冷板凳檔期,一早已預料其收視一定低迷,是「鬼」;但在背後我相信他們亦做了不少公關工作,打的是「質素」牌,不斷的向外推銷此劇是一部相當突破、可一不可再的「神劇」,君不見雖然此劇的收視一跌再跌,但報章和雜誌上的新聞、台前幕後的專訪卻充斥,造成話題和哄動,是「神」。電視劇的主要對象--師奶,不會因為一套非主流的劇而重今不看TVB,反而開拓了一批新觀眾的追看和討論,是多贏的局面。
分析過這樣的一個利害關係,也講講這套劇的偏鋒題材。負責創作的監制和編審,可能也預計到其產品會遭受冷待,於是把心一橫把多個肯定不賣座的原素放在一起:選舉、樂與怒音樂和人食人。(一) 選舉/政治?! 主婦從來只懂蛇宴和一天遊,西劇The West Wing在香港也從沒有引起過興趣,《天與地》涉獵工會、談賄選,拍給誰看? (二) 樂與怒?! 由張學友到《勾手指尾》,香港從來也只有K歌。樂與怒,誰聽? (三) 人食人?! 這也可討論,但其實你想我討論的是人性,還是畫面的血腥? 聽說被投訴的好像是暴力與血腥。難道主婦都因為香港沒有活雞賣而忘記殺生的情況嗎?? 真可惜。人性黑暗面的描寫,好像沒有被投訴,觀眾真是無人性。
很高興《天與地》用了樂與怒音樂作連繫,用得很好!心境上的自由、理想、青春和浪漫,通通都是Rock and Roll的代名詞,都是《天與地》想講的東西。還有一眾有突出表現的演員:金燕玲、劉丹、湯盈盈;部份場口有不俗演出的:張國強、朱慧敏、鄭子誠。
我對《天與地》的支持其實就如支持電影《如果‧愛》一樣,質素很高嗎? 不,對於一個由初中時代已看西劇的我來說,它本身的質素並非高到要五體投地,令我高興的是它開拓了香港電視觀眾的視野,面對一眾香港及韓國出產的師奶劇和台灣製作的腦殘劇,我相信《天與地》已技高一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