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10日

把蓮花絲圍在脖子上 @明報周刊《souvenir》

明報周刊的MPW每月都有講旅遊的 Travel Issue,今期2269期的專欄《souvenir》有我的訪問,介紹緬甸Inle Lake帶回來的一件紀念品,蓮花絲圍巾。

內容講如何由蓮梗中抽絲織造,穿梭交織圖案或天然漂染,也有提到我對旅遊緬甸的感想。

內容節錄:
1. 茵萊湖位於海拔875米的高地上,當地人在湖上種植蓮花其實已有上千年歷史,雖然我認為種蓮花跟地理無大關係,但是蓮花與佛教中所反映的思維一脈相承,蓮 花一開花即結果,因果相連,它也比喻從煩惱中得到解脫,這對於有9成人口為佛教徒的緬甸,也有莫大關係。依我所見,除了蓮花纖維的紡織品外,就沒有其他的 制作,不過蓮花由蓮蓬到根莖,大部分都有可作食用,這也可使人民得以裹腹。
當地人沒有解釋為何會想到用蓮藕絲做紡織材料,但他很有耐心向遊客解釋整個製作過程。

2. 蓮花的絲非常幼細,但柔韌,以這種材料造成的布料,未經染色前是米黃色的,外觀看似麻料,但手感柔軟,不似麻布易皺,且非常通爽。
要從蓮花的莖部拉取幼絲,手工純熟的女工 (對!都是女的!)會一手拿著3-5枝蓮梗,切斷,拉出幼絲。因為蓮花纖維真的很幼細,所以一次要拉3-5枝蓮梗,還有一個竅門,就是拉出絲之後,就要把 兩邊的梗一邊擰轉 (twist)一邊繼續慢拉,這樣幼絲群就可轉在一起,成為一線較粗的絲,方便搓成幼紗。

這些幼絲須在24小時內進行紡紗,以保纖維的質素。幼紗完成後就會去柒色,染料也是來自於各類的植物,天然得很。

到了紡紗穿梭,我看得入神。我們生活在城市的人,從來只是從電視節目中看到這些織造過程,原來親身看到時,會覺得每一次穿和每一次梭都是一種心機; 令我最感到手工精緻的,是在布上編圖案,原來簡單一系列的菱形圖案,是由織布的人每次穿梭中,移動已染好顏色的線造成的。看到這種心機,我都不介意在這裡 多買一點。

3. 工場的人曾經告訴我一米的蓮花纖維布是要由35000條蓮梗所造成的,太神奇喇!而且每年採集蓮花的時間只為5月至12月,全人手編織,每月只可織製長50米、寬75米的布料;所以這圍巾珍貴不在其材料價值,而是每一方吋都是湖上居民的時間和心機。

織造廠除了專門生產蓮花纖維的紡織品外,也有較少量的真絲及棉的產品。講起價錢,因為一條全蓮藕絲造的圍巾對我來說實在太貴,約HK$600一條,所以現在我手上一條是混棉的,價錢約$240。

其實旅遊時被帶去看這類消費點,初時都有點抗拒,也會懷疑他們是否在做「樣板戲」等等,不過看到他們介紹時的態度和認真的作業,我就慢慢打消這種隔膜,而且我還頗欣賞呢。

4. 圍巾的特色就是手工和原材料,根本就是一款工藝品。圍巾透氣度高,不易起皺,完全是為生活在東南亞的緬甸人而造。而這種極花心思的紡織品,亦會獻給佛像和一些高僧,當地的人其實不常用的。

5. 圍巾的購買地點:
"Khit Sunn Yin" Hand Weaving Centre
East Quarter, Innpawkhone Village, Inle Lake, Myanmar.
T: 09-5213689

6. 聽過有些聲音說,不建議遊客到緬甸,因為遊客的花費,或多或少都會落到當權政府的口袋,等如會助長軍政府,簡單如入境前已經要付上150港幣的簽證費;但 我覺得能夠真正到這個國家,親身接觸緬甸的人民,見識到用這種特別的材料去生產紡織品,再從我口袋中拿出金錢去欣賞去擁有,那是更直接能夠幫到當地人的。


延伸閱讀:
2010 折翼蝴蝶 - 緬甸之旅
緬甸茵萊湖的水上市集
緬甸:文字/圖片/聲音 到面對面的分享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