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2月27日
《天與地》結局: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天山
《天與地》我寫過一次,那是看了約十多廿集時寫的,今日,我終於連大結局都看完了!
這是一部製作認真的電視劇!非常可觀,我深受感動。《金枝慾孽》是雅俗共賞,但我不覺得《天與地》是曲高和寡。上次我以marketing的角度去講《天》劇,今次我不分析評論了,只抒發一些個人感受。
《天》戲把幾種香港電視戲比較罕有的元素 (選舉政治、樂與怒音樂和人性) 集中一戲,其實非常冒險,任何一個元素出問題,就直接影響了劇集的質素,慶幸幾方面都有很深刻和言之有物。我個人非常喜愛全劇的音樂部分,是所有音樂!無論是電視劇主題曲或是片尾曲、戲中的配樂,還是劇情需要的樂與怒音樂,當中還有對音樂那種的近乎信仰般的熱情,我沒看過一套如此信奉音樂的電視劇,即使是外國的《Glee》。劇集把音樂描寫成每人心中的良知、一個個未完的夢想,如果《天與地》沒有音樂,故事就沒有靈魂了。
製作人放了很多心機去做音樂,最易讓人察覺的當然是該劇的片尾曲《年少無知》,不用多說,是一早邀得黃貫中製作好,再把它寫入劇中 ... 3個麻甩酒醉爛嘔後寫成歌詞,歌詞與劇情相輔相承;結局上台獻唱,港劇budget可以讓製作搭起一個「十分標準」的舞台,也僱了台下百多位臨時演員,再在台上與家明演出「現實與夢想」,畢竟兩者也是「天與地」。
不知觀眾有沒留意,他們在酒吧的劇情都很為真實,因為是監製先生堅持要現場收音,所以有台上的live band音樂,台下有演員講對白,他們的聲線與力度都很有實感,不過師奶們一定覺得好嘈和要特別集中才聽到。
上面提過的3種元素是我看了頭廿集時所概括的,近一個月我在網上由第一集看到大結局,原來還涉獵到「罪與罰」。平時的師奶劇一定要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《天與地》雖然都有相近的結局安排,但其實當中的處理已經比較接近現實,而要死的一位主角,雖然我覺得很刻意很drama的帶出了「命運」和「贖罪」,是有一點露骨,不過我還是樂意接受。
還有啊,那個「平行時空」的結局很圓滿。原來我跟一般師奶沒有兩樣。
2012年2月24日
情迷夢露7天/承繼大丈夫 (A Week with Marilyn / The Descendants)
Short notes of 2 movies, A Week with Marilyn and The Descendants.
簡單寫兩句近期看的電影:《情迷夢露7天》及《承繼大丈夫》
《情迷夢露7天》A Week with Marilyn
這部戲有點難投入,不是電影本身特別差,而是觀影期間常常想像他們幾位主角的心態,心中有很多提問,心思是有點紛亂。本片是以Colin Clark作第一身的敘述,但我又未能容易投入其角色。至於那個年代的夢露是如何的令人迷戀、她的背景、她的電影作品 ... I have no idea。加上我是想欣賞Michelle Williams備受讚賞的演出而入場的,所以到最後亦覺得了解不夠,不能評論她是否演活了一代女神,不過,可以肯定的,是她稱職的演繹出脆弱、無助、空洞,內心戲都不差,但「性感」嘛 ... 我很難評價,我覺得不性感。
最可觀的,我會選戲中戲《遊龍戲鳳》(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)裡面的cast,包括Laurence Olivier, Vivien Leigh, (Judi Dench);以及戲中的一句對白:Laurence是出色演員,想成為明星,Marilyn Monroe是明星,但她想成為出色演員。
《承繼大丈夫》The Descendants
故事寫得好,引人入勝。演員方面的確也很好,我要讚的並非著墨於George身上,事實上電影運用了大量特寫於George上,聚焦了!其他演員亦有非常出眾的表現,你回想一下,其實每個角色都有令人回味且又深刻的演出,如兩個女、情夫老婆、Elizabeth的父母、"retarded" Sid等等。
另外想提的是,演員的節奏vs電影本身的節奏,好有趣的,好似各有其節奏。 不知大家有沒有此感覺呢?
簡單寫兩句近期看的電影:《情迷夢露7天》及《承繼大丈夫》
《情迷夢露7天》A Week with Marilyn
這部戲有點難投入,不是電影本身特別差,而是觀影期間常常想像他們幾位主角的心態,心中有很多提問,心思是有點紛亂。本片是以Colin Clark作第一身的敘述,但我又未能容易投入其角色。至於那個年代的夢露是如何的令人迷戀、她的背景、她的電影作品 ... I have no idea。加上我是想欣賞Michelle Williams備受讚賞的演出而入場的,所以到最後亦覺得了解不夠,不能評論她是否演活了一代女神,不過,可以肯定的,是她稱職的演繹出脆弱、無助、空洞,內心戲都不差,但「性感」嘛 ... 我很難評價,我覺得不性感。
最可觀的,我會選戲中戲《遊龍戲鳳》(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)裡面的cast,包括Laurence Olivier, Vivien Leigh, (Judi Dench);以及戲中的一句對白:Laurence是出色演員,想成為明星,Marilyn Monroe是明星,但她想成為出色演員。
《承繼大丈夫》The Descendants
故事寫得好,引人入勝。演員方面的確也很好,我要讚的並非著墨於George身上
另外想提的是,演員的節奏vs電影本身的節奏,
2012年2月22日
昂山素姬(The Lady):至死不渝的 ... 革命故事
終於看了《昂山素姬》,她為國家人民所犧牲的事蹟,早於年前旅遊緬甸時已經讀過,十分敬重。直到去年楊紫瓊要演昂山素姬一角,看到其造型,簡直跟平時新聞片段中所見的有九成相似,實在令人佩服不已,不得不支持。
故事一開始,一幕幕「疑似」緬甸的風景,勾起旅途上的所見所聞,很美。整套戲大部分是按時序發生,現實中的昂山素姬經歷多次生關死刧 (就是軟禁及釋放,都足有三次),如果要一一放進一齣2小時的電影中的話,就會太細碎,重點著墨不足,然而這套尚算剪裁得宜,可以說平實,也可說有點「流水帳」。若果對當時的背景有多一點的認識的話,就知其實編劇已省去了很多,但我嫌未夠去蕪存菁,如執政的高層那些有些帶點可笑的安排,其實可刪。
楊紫瓊的演出絕對是本片的亮點。一部成功的傳記電影,演員的演繹是最大的關鍵,楊紫瓊由內而外,剛柔並重的演出,絕對是她一份亮麗的習作!特別是她要演繹一些需要擺出強硬姿態,但外表仍要帶有女性的溫婉的場面;若果過火了,例如眼神太凌厲,就會出現失卻層次及角色調子不協調的情況,這方面楊紫瓊都拿捏得好。有幾場我都頗受感動的,例如當素姬第一次重回緬甸的仰光醫院,剛遇上士兵血腥鎮壓學生一幕,楊紫瓊所表現的難以致信、憤慨和不知所措,令我也感到震撼。
演昂山素姬丈夫 Michael的David Thewlis 佔戲也很重,都不錯。不過,那兩個兒子就像沒有長大過,幾年光景,也是同一個樣子,好詭異。另一詭異點就是丈夫Michael的朋友Anthony,他跟Michael像是孖生兄弟,畫面出來詭異之餘,亦有點搞笑,場內所見,當Michael 和Anthony同場時,就不乏男女觀眾竊竊私語,交頭接耳 ... ... 另外,我發現一懷疑穿崩的畫面:在其中一場仰光市遊行中,畫面左面最邊面的一個招牌上的好似用了泰文,非緬甸文。Just for fun ...
片末的一首是Sade 的《Soldier of Love》(小弟也很喜歡Sade ...),跟畫面和配樂不太配合,但這名soldier,昂山素姬,縱然犧牲了「小愛」,也要成全其偉大的愛國及革命精神。
散場,拿手機一看,看到「新聞快訊」閃出:緬甸取消大選競選限制
這一刻,我真正的感動了。
2012年2月16日
去大阪潮拜Madonna(5):開show前奏
大阪的第二天,就是睇show的大喜日子。早上到了大阪著名的地下街。下午到過幾個地方購物,約四時左右就回酒店,換個衫,準備好,就出發到Osaka Dome。
之前有聽過卓韻芝講,說外國樂迷睇concert就當是一整天的活動,外國地大人少,一個州可能只在一個城市開concert,最近也可能要花你2個小時的車才到場館,駕車途中聽著歌手的歌做warm up,到了場館外等入場時又會塞著耳聽,又可以到souvenir shop 買演唱會紀念品。而香港實在交通便捷,寫明20:15開show,20:00 還在公司,20:15搭車,20:30到紅館,20:40正式開show, 好像是天經地義。今次我在日本重新感受演唱會的期待和興奮!
之前有聽過卓韻芝講,說外國樂迷睇concert就當是一整天的活動,外國地大人少,一個州可能只在一個城市開concert,最近也可能要花你2個小時的車才到場館,駕車途中聽著歌手的歌做warm up,到了場館外等入場時又會塞著耳聽,又可以到souvenir shop 買演唱會紀念品。而香港實在交通便捷,寫明20:15開show,20:00 還在公司,20:15搭車,20:30到紅館,20:40正式開show, 好像是天經地義。今次我在日本重新感受演唱會的期待和興奮!
官方開場時間為19:00,我5點前已到場。搭地鐵往Osaka Dome途中見到很多「老外」,直覺他們就是要去睇Madonna,興奮!雖然不清楚應從哪個出口到場館,但就是跟著前面人的步伐,錯不了!
Osaka Dome外型實在怪,似一隻怪物。場外有幾個嘉年華會一樣的紀念品檔,有賣今次tour的紀念品和Madonna的產品。現場有的正播放Madonna 的MV,見到氣氛熱烈,我已經好開心。花了差不多 HK$ 300 買了本場刊,又花了約幾十元買了電話繩。
入場有security,每人都要check bag。那個security還用國語跟我說「謝謝!」,哈哈哈!進了場館裡面,就是通道,「上席」就係通道之上,「下席」就係通道下面,還看到有VIP入口,又多幾個security把關。那麼早進場不要以為沒什麼可做,日本作為消費大國,當然要做做生意,不是哪種「甜筒、雞脾」的叫賣,Osaka Dome裡面除了小食亭外,亦有Dome的紀念品店,售賣什麼場內限定的東西,當然亦有很多餐廳。我第一時間就走入場館內感受一下一個可容幾萬人場館的氣勢!
心情只有用「十分興奮」來形容,我們的座位真的不錯,已是這一個票價的頭10行了。媽媽說我屁股是尖的,話我「坐唔定」,我真的興奮到不能坐下,東張西望,周圍影相。我發覺主辦單位都很有良心,你知啦,香港紅館四面台的設計,一定會有一大「碌」音響等等的電線由地下駁到上燈糟,如果你不幸買到此等位置,只好暗暗嘆快回水;但觀乎Osaka Dome場館雖可容納5萬人,但我想有四份一的位置係因為開三面台而不賣票,又有另外四份一的位是因為視線可能受燈架影響,又不賣票的,務求令付出了票價的觀眾不會因場地問題而嗌回水。(根據wikipedia資料,大阪2場全爆,場館每晚觀眾有2萬5千3百多人;東京2場一樣全爆,每晚觀眾超過3萬5千人。日本4場演唱會門票收入高達1千8百8十多萬美金!)
香港的紅館show官方開場時間係20:15,通常開20:30-45, 你又估下Madonna在日本開show, 又開幾多點呢?
2012年2月15日
去大阪潮拜Madonna(4):未追Madonna,先追"Kei"
此行目標明確,去大阪睇Madonna演唱會,不過,還未正式入境,就先去追星!
去大阪,出入關西國際機場。過移民局時,我對Carol說前面一個女子好高,室內地方戴黑超,扮晒型,扮Model。Carol冷言一句,不過轉軚也快說:「好似周汶錡。」「應該係周汶錡喎!」
於是我們發揮小八婆精神,見柜位多開一個,就立即跟著「疑似周汶錡」的人走到新開的counter,因為該名女子手持passport,Carol要親証就是周汶錡,於是Carol跟著她,看看passport 內的名字。而我就在另一條隊跟著一個拿YSL袋疑似化裝師的男子。過關一定要除黑超,moment of truth .... Carol首先發現,該名疑似女子,名字最後一個字的英文譯音為「Kei」,因為「錡」的譯音有很多,可以係"Ki" 和 "Kee",所以我們不會掉以輕心,回到香港就上網查周汶錡的profile!
第二天,當我們看完Concert迷失於梅田站時,我見到一個高挑的女子迎面經過,直覺是周汶錡,經過昨天一役,我覺得就是她了!
回到香港,沒有找到周汶錡那幾天的動向,不過根據網上的資料,周汶錡的「錡」的而且確係"Kei"!
去大阪潮拜Madonna(3):講講演唱會的場地 Osaka Dome
Kyocera Dome Osaka
為了一個偶像的演唱會,就去了日本捧場,去之前當然要了解一下演唱會的場地 Osaka Dome (大阪巨蛋),以及買票時考慮啦!
Madonna在日本開的4場show,2場在大阪,2場在東京,都是日本四大Dome。巨蛋Dome是棒球場,所以場地有分第幾壘,座位分佈是像切了兩邊的圓形,形成一個大圓邊的三角形。大阪的Osaka Dome在興建時是最先進的,有個可開合的圓形天幕,不是像貝殼的一種開合,而是像相機快門的旋轉開合式。觀眾席有3層,第一層是地面,即地平位,第二層是接著地面的梯級式座位(即「下席段」),第三層就是高一層的balcony(即「上席段」)了。
看座位表,不是很難。Osaka Dome的官網有個好貼心好細心的資訊 (日本人就是有這種心思!),就是座位表外,還加了坐在哪個位置角度,會看到什麼的照片 (http://www.kyoceradome-osaka.jp/seat/index.html)。我們的位置就是正台(即「良席」,靚位!)偏向第3壘,第行(列),位(番)。
放上網拍賣的,如果已有門票在手的話,跟香港一樣都會有相,但全部有相的都會遮住座位號 (不知何解?),另外就要遮住購票人及購票地點,例如,我落bid的「放飛人」沒有post相 (所以我初時好懷疑放飛人其實有沒有實飛在手),不過當門票到手時,我就見到有名(是一個疑似中國人的姓名)及在那個地區出票的。票價是29520yen 2張,只是原價,28000yen再加1520 yen 應是一些票務附加費啦。
一票到手,萬事皆通。一個月之後,我們才買機票。
去大阪潮拜Madonna(2):計劃潮拜
實力歌手的演唱會,我不太感興趣,但如Madonna這一類歌手,天生屬於舞台,跳唱賣力,演唱會sell製作,我就算說過「我不會去日本」,都難以抗拒!
Madonna 今次的《Confessions Tour》 一如多年前,Asia leg只停日本:東京及大阪。對東京沒甚興趣,於是選定大阪,於是我們就要著手想「怎樣買票」。原本以為好方便,經Madonna World Tour 的網頁,已經可以連到日本賣飛的單位,PIA。後來一大堆的日文及一些令人疑惑的日期,令人覺得好難買票,於是開始聯絡PIA,問問我們這些來自海外的人,何時買票、怎樣買票,答案當然令我們失望啦。
後來找到個懂日文的了朋友幫忙,寫了個email給日本那邊,結果PIA沒有幫得上忙。立即想到「信和」地庫幾家專賣日本偶像產品/雜誌的舖頭,應該可以給人買日本concert門票吧,馬上打探 ... 竟然沒有一間可以代訂!超級失望。算了!我還有殺著!錢可以解決的問題,就不是問題。我們就等日本方面正式開賣後,到日本Yahoo拍賣bid!
此計一出,馬上找「代bid」日本貨的舖頭,最後聯絡了信和地庫一家叫「東京都」。開宗明義,專代bid日本貨。之前到信和找代訂演唱會門票時,也有向此間查問過,只有此間得到較有力的答案(有力的意思只是:「可以代bid」而已),而此間的收費都好簡明 (簡明不代表便宜)。
7月9日日本方面正式開賣,14號已落了第一次bid,可惜失敗了(我們已真金白銀落了訂)。而我們16號即從眾多的「放飛人」中再選定2個,想要求「東京都」在落bid之前確認一下幾項細節,例如「我要知道以上2個賣家是否有實飛在手? 」「是否拿該張飛就真係可以入埸??」「會唔會要到當地先去換飛?」
正常做生意,當收到客戶要求時,都應該會盡量配合。但我們並沒有收到負責人的確認,言談間亦覺得他們對日本的演唱會門票不太熟悉。不熟悉,不要緊,始終做「代bid公司」是不需任何專業,有中間人就成事,但就是沒有幫我跟進。
最後「東京都」沒有幫我們問,於是我們唯有自己決定落哪個bid。當然當中的風險,例如賣家可能無飛現飛在手、或者要在當地再換入場劵等等,就要由我們承擔。
去大阪潮拜Madonna(1):決定潮拜!
今年(2012年)美國樂壇天后級歌手Madonna又會舉行世界巡迴演唱會,暫時未知會否唱到亞洲,有否香港站更是未知數。作為死忠粉絲,Madonna上一個唱到亞洲的世界巡迴《Confessions Tour》,我就有幸直飛大阪,空降現場;就算現在身處香港,都感到現場的興奮!就等我把塵封幾年的遊記「出土」。
之前答應過身在英國的朋友,說如果有日Madonna做 World Tour,我一定會再到London,還要託朋友先行撲飛,不過,當我知道Madonna在London開show 的消息時,就同時知道門票已在短時間內被搶購一空,於是到英國睇show的念頭打消。其實搭飛機已要3日,我覺得有點浪費,要我搭3日機玩4日,又真的有點過份。假如在亞洲舉行就好了 ... 當我都沒有什麼寄望,漸漸淡忘之際,在Madonna官網突然發現有Tokyo及Osaka leg的日子。於是連日來在網上搜羅了很多消息,例如幾時開賣、怎樣買票、賣票規則、concert場地等等。
2012年2月13日
由Whitney Houston講到Bruno Mars
又一顆巨星殞落,死因雖未證實,但九成九與毒品有關!Amy Winehouse如是,今日是Whitney Houston。巨星壓力大,要吸毒,我不敢武斷給任何意見,藝術家都常都不是role model,中外如是。Whitney Houston突然離世,我並不感到可惜,至少她擁有可以傳世的代表作《I will always Love You》,加上近年沉淪毒海,音樂事業一沉不起,早已「離開」了樂迷。
回想90年代的diva,最先走進我耳朵的是1990年出道的後起之秀Mariah Carey,1992年的《Hero》《Without You》就是當時美國最流行的R&B/Pop 模式,大概同一時間,早於80年代出道的Whitney Houston,主演的《Bodyguard》主題曲《I will always Love You》,全球大熱,廿年後的今天,仍是不少歌唱比賽的熱門歌曲。那個年代還有兩位都是80年代出道,以舞曲揚名的diva,Janet Jackson和Madonna。
廿年前已經開始「追隨」Mariah Carey,看著她這廿年來的起起跌跌,慶幸從未聽過她吸毒的報導,她對音樂的熱誠令她戰勝了精神問題;90年代的diva,事業一沉百踩,有什麼事比唱片公司要賠錢解約更為難堪?? 她捱過了,2005年捲土重來,連續兩張大賣的專輯《The Emancipation of Mimi》(2005)及《E=MC²》(2008)一雪前恥!我覺得Mariah Carey和Whitney這一類賣歌藝賣才華的藝人,特別容易受事業的起落影響,只差一步,Mariah可能成了今天的Whitney。不同時代也有不同才華的人湧現,長江後浪推前浪,不同時代,也會流行不同的東西,她們很快便成明日黃花。
反觀一些藝人,如Madonna,自知天生不是diva,根本不是唱歌材料,於是憑自己的胴體、眼光和流行觸覺,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創造屬於自己的年代。你看看老娜Madonna年過半百,2012年最新的單曲是夥拍最當時得令的Nicki Minaj和M.I.A.,reinvent(重塑)舞池音樂,跳上全美國最黃金的15分鐘 -- Superbowl Halftime表演!
「成功的人」和「成功的藝人」的方程式其實大有不同:藝人,成也才華,絆腳石也是才華,路走錯了,翻身恨晚,惟靠著所有成功人士的方程式:努力和意志,成就傳奇。
Whitney R.I.P.
Bruno Mars是近兩年最矚目的新星,且看看他的路怎麼走:2010年推出首張唱片,同年在賭城被控管有海洛英 ...
Whitney走後兩天,Bruno就在美國格林美頒獎禮作opening(開場)表演,也作了一點致敬。
回想90年代的diva,最先走進我耳朵的是1990年出道的後起之秀Mariah Carey,1992年的《Hero》《Without You》就是當時美國最流行的R&B/Pop 模式,大概同一時間,早於80年代出道的Whitney Houston,主演的《Bodyguard》主題曲《I will always Love You》,全球大熱,廿年後的今天,仍是不少歌唱比賽的熱門歌曲。那個年代還有兩位都是80年代出道,以舞曲揚名的diva,Janet Jackson和Madonna。
廿年前已經開始「追隨」Mariah Carey,看著她這廿年來的起起跌跌,慶幸從未聽過她吸毒的報導,她對音樂的熱誠令她戰勝了精神問題;90年代的diva,事業一沉百踩,有什麼事比唱片公司要賠錢解約更為難堪?? 她捱過了,2005年捲土重來,連續兩張大賣的專輯《The Emancipation of Mimi》(2005)及《E=MC²》(2008)一雪前恥!我覺得Mariah Carey和Whitney這一類賣歌藝賣才華的藝人,特別容易受事業的起落影響,只差一步,Mariah可能成了今天的Whitney。不同時代也有不同才華的人湧現,長江後浪推前浪,不同時代,也會流行不同的東西,她們很快便成明日黃花。
反觀一些藝人,如Madonna,自知天生不是diva,根本不是唱歌材料,於是憑自己的胴體、眼光和流行觸覺,靠自己的努力和意志創造屬於自己的年代。你看看老娜Madonna年過半百,2012年最新的單曲是夥拍最當時得令的Nicki Minaj和M.I.A.,reinvent(重塑)舞池音樂,跳上全美國最黃金的15分鐘 -- Superbowl Halftime表演!
「成功的人」和「成功的藝人」的方程式其實大有不同:藝人,成也才華,絆腳石也是才華,路走錯了,翻身恨晚,惟靠著所有成功人士的方程式:努力和意志,成就傳奇。
Whitney R.I.P.
Bruno Mars是近兩年最矚目的新星,且看看他的路怎麼走:2010年推出首張唱片,同年在賭城被控管有海洛英 ...
Whitney走後兩天,Bruno就在美國格林美頒獎禮作opening(開場)表演,也作了一點致敬。
2012年2月8日
卡塔爾航空(Qatar Airways):Overbooking?!
究竟是否overbook? 還是其他原因? 不清楚 ... 還先等我講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事情。
我推薦了卡塔爾航空 (QR)給朋友S,說硬件很好,可以一試,於是S就乘QR去德國參加一年一度的啤酒節。
話說這個啤酒節之旅是S返新工之前的一個旅程,回到香港翌日就要履新。回程前一天,S已經在酒店上網完成了兩程機 (Berlin > Doha, Doha > HKG) 的check in (老實講,我自己極少在外地預先確認機位 ...),機位確定好,亦取得座位號碼。在柏林機場出發時,兩程機的登機証亦到手!豈料,這兩位做足準備的朋友,直到在多哈機場的登機閘口才被地勤要求「hold on & stay for a while」(等等)。
[背景補充:現時多哈機場的客運大樓並沒有直接連接上飛機的橋,所有乘客 (包括頭等艙乘客,不過他們是有豪華房車接送的) 都需要在大樓先經 airlines counter,check boarding pass,再落一層到地面的地方,轉乘shuttle bus上機。朋友S應該就在大樓內的登機counter被職員 hold住了。]
地勤對他們說「你地上唔到呢班機,要o係多哈留一晚,聽日先有位飛」(couldn’t get on this flight and had to stay overnight at Doha, and take another flight on the next day) ...
我知機票上寫明不保證乘客能夠上機,但這些terms & conditions又是否荒謬絕倫??
問題:
究竟原來廿多個小時前的online check in及幾個小時前所發出的登機証,為什麼到上機前一刻才有問題?? 究竟那兩個劃好的相連座位給了誰?? 為什麼不是那兩個較遲check in的乘客被要求延遲行程??
地勤的答案是「Sorry Madam, but you HAVE to.」
究竟發生什麼事?? 究竟我們作為普通旅客 (不是幟哥 ...)可以怎辦??
Qatar Airways,我都讚得你夠多,我都知很多人被你們的機票優惠吸引,不過我卻沒有在前文批評你們的服務參差。公平一點,我就把這件發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事寫出來。
國泰航空的機位超賣(CX Overbooking)
每間航空公司都會超賣機位 (Overbook),不過嚴重到好似國泰咁,小弟比較少聽聞 ...
剛剛過去的一個新年假期,我朋友一家5人搭國泰航空往新加坡渡假,一早在網上預先check in,到了機場後,一家五口就被國泰拆散,搞到妻離子散。國泰往新加坡的航班頻密,幾乎是一小時一班,原先他們已在網上辦好check in的早機,當然沒他們的份兒,於是 ... 「朋友+媽媽」一組最先上了下一班機先抵新加坡,可是,國泰的超賣情況嚴重,接下來每班機都有乘客上不到機;等了幾小時,「爸爸」一個人才有機位上機。最可憐的「朋友老公+細佬」組合,送了3位家人上機後,就在香港機場呆等,等了又等,和其他上不到機的準乘客一齊等,最後到了下午3時多,國泰的地勤跟他們說 ... 明天請早!(大概係呢個意思啦!) 估唔到搭飛機仲衰過放工時間o係金鐘轉車,起碼我唔駛等第二日的地鐵。
翌日,「朋友老公+細佬」終於上了11:30的機,白白浪費了一天的假期。
國泰航空在世界大航空公司中,成本控制得好,燃油對沖對得好,營利維持得相當不俗,股東高興,苦了乘客。
乘客?! 都要看你是什麼乘客,我朋友+朋友老公都只不過是Premier Marco Polo Club 會員,不是幟哥,香港名廚黃永幟!
延伸閱讀:理論不果召記者 幟哥航班延誤獲賠4萬
國泰賠了4萬予幟哥,那我朋友呢? 一毫子都無!
根據朋友最新的消息,國泰沒有賠,保險公司也沒有賠,原因乘客上不到機,不是因為技術故障或罷工,overbook,無得賠。
平凡的香港人,認命啦!
延伸閱讀:卡塔爾航空(Qatar Airways):Overbooking?!
2012年2月1日
入鄉隨俗與包容
為什麼要以狗作負面的比喻呢??
我很愛狗啊!大部分我接觸的家犬都十分友善。我特別喜歡大狗,好似金毛尋回犬,牠們好比一個人,我知道牠會明白人的心情,懂得眉頭眼額。我知對於一些非哺乳類的生物來說,如孔慶東的一類蝗蟲 (即節肢動物 arthropod中的昆蟲類 insects,有分完全變態complete metamorphosis和不完全變態 incomplete metamorphoses),人性是很難理解和體會的。之前有位北京大學的教授辱罵香港人是狗,內容我不加意見了,玩認真你就輸了,但當中有一些論點值得我們一班愛旅遊的人思考的 -- 包容。
可能香港人的思想比較接近西方的價值觀,香港人會認為隨地便溺和吐痰等行為是應該禁止的,但大陸人會認為理所當然,說成是「文化」的話,這個我「包容」,所以如果我有一天真的要到上海旅行,看到有內地人在新天地的名店外大便的話,我不會覺得嘩然,反而我會用目空一切、自以為醒的語氣,向西方遊客說「這是中國內地人的文化,我在香港也曾聽聞」。不過,現況是大陸遊客到香港旅遊,他們理應入鄉隨俗,盡量融入香港人的習慣和文化。
作為一個旅行者,我用我的一雙腿和一雙眼去學習,走得多看得多,明白到入鄉隨俗的樂趣和重要性。以年前我到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旅遊為例,同為大都市,乘客在地下鐵路的扶手電梯上一樣會站到一邊,讓趕時間的人走過,於是我很自然地站到右邊。但只需一程往月台的時間,我就觀察到KL的人是站在左邊,讓其他人在右邊走的,於是我入鄉隨俗。
我不是殖民地時代的「走狗」(引用該名教授的字眼),殖民地時代我不會自認為英國人,我是香港人。行不改名,坐不改姓,回歸後我一樣是香港人,或廣義一點,我是華人。同為華人的台灣人,對於體現公德這方面,我認為作為香港人應該多多學習。就讓我多講一個在捷運上的所見所聞:在台北的捷運車站中,都有公廁,有次我有光顧的需要,遠處就已經看到男廁外有4-5個人正在排隊,我當然沒有插隊,但走近了才發現男女廁中間原來有一個獨立的傷健人士廁所,還要是空著的!那時候,我不得不由心讚美他們的公德心!
@台北捷運
對於香港地鐵中的「食餅事件」,我聽過有少數的人提出「包容」的論點,問題係食餅的人已經違反了香港的地鐵附例,這已不是包容不包容的問題。那我想問那些提出「包容」論點的人,你知不知道伊斯蘭世界中,如果丈夫認為妻子有丟臉行為,例如被人強姦 (對,女方是受害者)、懷疑紅杏出牆等,他都可以有損家聲為由將妻子殺死? 那些人如果到了香港,殺了人,又是否可以包容?!
出外旅遊,請先了解當地文化及法規,那些法規也包括了地鐵附例和宗教上的規範,例如在杜拜男女是不准在公眾地方手拖手的,由誰執法? 宗教警察!
我,不是特別有公德心,相反,我會隨地丟垃圾,我會紅燈過馬路,我不是站在什麼道德高地去批評「食餅的人」,事件反映出內地旅客的質素,自以為是,狂妄自大,我相信這不是「國家文化」,是個人的修養問題。我包容別國的文化,但不會包容自以為是,還惡人先告狀的人!說到底,出國旅遊,應入鄉隨俗,要觀察當地人的生活習慣,除非遇上什麼狀況,低調一點,對大家都有好處。
我很愛狗啊!大部分我接觸的家犬都十分友善。我特別喜歡大狗,好似金毛尋回犬,牠們好比一個人,我知道牠會明白人的心情,懂得眉頭眼額。我知對於一些非哺乳類的生物來說,如孔慶東的一類蝗蟲 (即節肢動物 arthropod中的昆蟲類 insects,有分完全變態complete metamorphosis和不完全變態 incomplete metamorphoses),人性是很難理解和體會的。之前有位北京大學的教授辱罵香港人是狗,內容我不加意見了,玩認真你就輸了,但當中有一些論點值得我們一班愛旅遊的人思考的 -- 包容。
可能香港人的思想比較接近西方的價值觀,香港人會認為隨地便溺和吐痰等行為是應該禁止的,但大陸人會認為理所當然,說成是「文化」的話,這個我「包容」,所以如果我有一天真的要到上海旅行,看到有內地人在新天地的名店外大便的話,我不會覺得嘩然,反而我會用目空一切、自以為醒的語氣,向西方遊客說「這是中國內地人的文化,我在香港也曾聽聞」。不過,現況是大陸遊客到香港旅遊,他們理應入鄉隨俗,盡量融入香港人的習慣和文化。
作為一個旅行者,我用我的一雙腿和一雙眼去學習,走得多看得多,明白到入鄉隨俗的樂趣和重要性。以年前我到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旅遊為例,同為大都市,乘客在地下鐵路的扶手電梯上一樣會站到一邊,讓趕時間的人走過,於是我很自然地站到右邊。但只需一程往月台的時間,我就觀察到KL的人是站在左邊,讓其他人在右邊走的,於是我入鄉隨俗。
我不是殖民地時代的「走狗」(引用該名教授的字眼),殖民地時代我不會自認為英國人,我是香港人。行不改名,坐不改姓,回歸後我一樣是香港人,或廣義一點,我是華人。同為華人的台灣人,對於體現公德這方面,我認為作為香港人應該多多學習。就讓我多講一個在捷運上的所見所聞:在台北的捷運車站中,都有公廁,有次我有光顧的需要,遠處就已經看到男廁外有4-5個人正在排隊,我當然沒有插隊,但走近了才發現男女廁中間原來有一個獨立的傷健人士廁所,還要是空著的!那時候,我不得不由心讚美他們的公德心!
@台北捷運
對於香港地鐵中的「食餅事件」,我聽過有少數的人提出「包容」的論點,問題係食餅的人已經違反了香港的地鐵附例,這已不是包容不包容的問題。那我想問那些提出「包容」論點的人,你知不知道伊斯蘭世界中,如果丈夫認為妻子有丟臉行為,例如被人強姦 (對,女方是受害者)、懷疑紅杏出牆等,他都可以有損家聲為由將妻子殺死? 那些人如果到了香港,殺了人,又是否可以包容?!
出外旅遊,請先了解當地文化及法規,那些法規也包括了地鐵附例和宗教上的規範,例如在杜拜男女是不准在公眾地方手拖手的,由誰執法? 宗教警察!
我,不是特別有公德心,相反,我會隨地丟垃圾,我會紅燈過馬路,我不是站在什麼道德高地去批評「食餅的人」,事件反映出內地旅客的質素,自以為是,狂妄自大,我相信這不是「國家文化」,是個人的修養問題。我包容別國的文化,但不會包容自以為是,還惡人先告狀的人!說到底,出國旅遊,應入鄉隨俗,要觀察當地人的生活習慣,除非遇上什麼狀況,低調一點,對大家都有好處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